供应商如何有效应对质疑与投诉?

在招投标活动中,质疑与投诉是供应商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关键环节。能否科学应对,不仅关乎项目参与资格,更影响企业信誉,需遵循合法、及时、理性的原则有序推进。

事前预防是降低纠纷风险的基础。供应商参与投标前,需仔细研读招标文件,重点标注资格要求、评审标准、废标条款等核心内容,对模糊表述及时向招标方提出书面询问,留存沟通记录。投标文件编制时,严格对照招标要求逐项核查资质、业绩、报价等材料,避免因疏漏引发质疑。同时,全程记录投标过程,对开标现场的唱标结果、评审环节的异常情况进行录音、录像或书面确认,为后续应对留存证据。

面对质疑需精准高效回应。收到招标方或其他主体的质疑函后,应在法定时限内梳理质疑焦点,针对资质有效性、业绩真实性、报价合理性等问题,准备加盖公章的书面说明及佐证材料,避免口头辩解。若质疑涉及自身疏漏,需坦诚说明并提出整改方案;若质疑缺乏依据,需用合同、证书、检测报告等硬核证据予以反驳,确保回应逻辑清晰、证据确凿。

处理投诉需恪守法定程序。当质疑未获满意答复或认为权益受损时,可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起投诉。投诉材料需明确投诉对象、事项、事实依据及诉求,附质疑答复函、相关证据清单等材料,确保符合《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规要求。投诉期间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不采取恶意举报、散布谣言等不当行为,避免因程序违规丧失维权机会。

事后复盘同样重要。无论质疑与投诉结果如何,都需梳理问题根源,更新投标风险清单完善内部审核流程,同时加强对招投标法规的学习,提升合规操作能力,从源头减少纠纷发生。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09-02 11:57:02

相关文章

资质业绩材料包装让实力一眼被看到 招投标投诉处理机制优化与行刑衔接 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监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评定分离制度招投标领域的革新 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权的处理机制​ 大数据赋能投标单位风险评估与信息化监管新模式 招投标公平竞争负面清单与歧视条款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