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盈利到亏损只差一份没看清的合同

不少投标人历经千辛万苦中标,却在履约时陷入亏损泥潭,根源往往藏在合同条款的细节漏洞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表述,实则是吞噬利润的隐形陷阱。

首先是模糊的验收标准。

某建筑工程公司承接外墙保温项目时,合同仅约定“保温材料符合国家标准”。交付后甲方以冬季室内温差过大为由,要求重新施工。经检测,材料导热系数虽达标,但因未明确极端气候下的温差控制指标,公司被迫更换更高标准材料,额外支出的采购与施工成本致使项目亏损。若合同中写明具体参数,就能有效规避因标准模糊导致的责任推诿与成本失控风险。

其次是暗藏玄机的付款约定。有些合同写明验收后付款,却未界定验收完成的节点,是设备安装即算,还是试运行3个月后?江苏一家工程公司就因未明确这点,被拖欠款项半年资金成本激增,需补充试运行合格并签署验收单后15个工作日内付至95%等明确表述。

最后是兜底式责任条款。因乙方原因导致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这类条款暗藏风险。某IT服务商因采购方自身数据迁移失误引发故障,却因合同未限定乙方原因范围,被迫承担全额赔偿。应细化责任边界,注明仅对乙方技术缺陷造成的直接损失负责。

中标并非终点,唯有逐字推敲合同条款,精准识别潜在风险,方能构筑利润防线,避免陷入中标即亏损的经营困局。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09-16 11:31:40

相关文章

从盈利到亏损只差一份没看清的合同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传统的招投标模式? 为何总在陪标?问题可能出在这几点 投标人的自我修养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 招投标领域的职业道德与廉洁风险防范 招投标活动中,招标人与投标人的权利与义务 招投标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