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招投标市场规模扩大与交易复杂度提升,传统人工巡查+事后核查的监管模式已难应对隐蔽性违规行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入,正推动监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警,构建更高效的监督体系。
大数据在监管中承担信息整合与风险筛查的核心角色。通过打通政府采购、企业信用、工商注册等多平台数据,形成招投标全链条数据库,可快速识别异常关联。例如,某省监管平台通过分析近3年投标数据,发现12家企业存在注册地址相近、联系人电话重叠、投标报价趋势一致的特征,进一步核查后确认存在围标串标行为,此类关联分析效率较人工排查提升50倍以上。同时,大数据可建立价格预警模型,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项目,自动计算合理报价区间,若投标报价低于成本线或偏离市场均值过多,系统会实时标记并推送监管人员,提前阻断低价恶性竞争。
人工智能则聚焦过程监督与智能追溯填补人工监管盲区。在评标环节,AI可实时监测专家评审行为,通过分析评分时长、打分偏离度等数据识别异常打分。如某专家对某家企业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专家,且无合理技术依据,系统会立即触发预警,监管人员可通过回看评标视频核实是否存在违规干预。此外,AI的文档比对功能可快速筛查标书抄袭问题,将投标文件与历史标书、行业标准文本进行相似度比对,对重复率超30%的标书自动标记,避免套标、串标等违规操作。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招投标监管的精准度与效率,更推动监管模式向全周期、智能化升级。未来随着技术迭代,监管系统还可通过机器学习持续优化风险识别模型,进一步压缩违规操作空间,为招投标市场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