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招投标系统本是放管服改革的关键抓手,凭借数字化技术压缩人为干预空间,既提效又增透明。但在多地实践中,这套看似完备的系统却沦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技术红利被监管缺位吞噬,放管服的初衷异化为放而不管的乱象。
系统上线绝非监管终点,技术外壳下的监管真空才是症结所在。某省工程招标中,投标企业篡改后台时间提前获取标书中标后才东窗事发,系统虽有日志记录功能却因责任主体模糊,数据尘封半年无人问津。更有地方为赶改革进度,系统仓促上线却无配套运维,标书上传失败、评标数据错乱等问题频发,企业求助无果只得重回线下老路。
放的尺度失当,管的手段滞后,直接让技术优势打了对折。部分部门把简政放权窄化为削减审核环节,取消关键校验程序后,又未搭建动态监控体系,使得围标串标者靠虚假数据就能轻松蒙混过关。加之不少监管人员数字化素养不足,面对海量数据只会机械翻台账,没法借助系统预警、数据比对等手段精准揪出问题。
电子招投标系统要真正发挥效用,核心在于守住放与管的平衡。唯有厘清监管责任、补全技术防控漏洞、提升人员专业能力,让技术真正为监管赋能而非替代监管,放管服改革的红利才能落地生根,系统也才不会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