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标串标之所以屡禁不止,核心症结在于评标专家与投标人之间存在信息互通的暗通道。双盲评审虽为公认的破解之道,但如何实现评审双方信息的彻底隔离始终是行业难题。湖北荆州推行的席位制分散评审模式,给出了一套机制与技术协同的创新答案。
传统集中评审中,专家常因地域集中、信息透明而被围猎。荆州的突破在于重构评审空间布局:将全市划分为多个评审席位,每个席位配备独立终端与封闭环境,专家随机抽取后分散到不同席位,全程不接触其他专家与投标人。更关键的是,系统对投标文件进行三重脱敏隐去企业名称、负责人信息,甚至通过技术手段打乱报价呈现顺序。
席位制的核心价值,在于让物理隔离升级为系统隔离。专家登录系统后,仅能看到经加密处理的技术方案与核心数据,投标企业也无法获知评审专家名单及所在席位。某市政工程招标中,曾有企业试图通过地域线索锁定专家,却因席位随机分配、信息全程加密而徒劳无功,最终由技术得分最高的企业中标。
这种量子隔离式的创新,并非单纯依赖技术。荆州同步建立专家信用档案与动态监管机制,对评审过程全程留痕,一旦出现异常评分系统自动预警并追溯核查。实践证明,席位制分散评审使围标串标投诉量下降62%评审效率提升近三成。
信息隔离的本质,是打破利益关联的链条。荆州席位制的实践表明,唯有将物理分散、技术脱敏与机制监管深度融合,才能让双盲评审真正落地,为招投标领域筑牢公平防线。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