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这潭水怎么才能清起来?

招投标领域的规范化建设,一直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个别项目在流程公示、操作执行等环节,仍存在优化提升的空间,需要通过系统性举措加以完善。

从实践来看,招标文件编制环节的倾向性条款是突出痛点。一些项目设置的资质要求、业绩门槛带有明显指向性,如限定本地注册企业、特定品牌授权等,变相排斥潜在投标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基础。此类问题的根源,在于编制过程缺乏充分论证和公众参与,给暗箱操作留下了空间。

投标阶段的不规范行为同样不容忽视。部分企业因标书制作粗糙,出现资质文件不全、报价核算错误等问题导致废标;更有甚者,通过串通报价、陪标围标等手段恶意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这些行为不仅损害招标方利益,更挫伤了诚信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评标环节的公正保障亦需强化。个别项目存在评委自由裁量权过大、评分标准不细化等问题,易引发“人情分、关系分”等质疑影响结果公信力。

要让招投标环境清朗起来需多管齐下,应完善招标文件审查机制,对限制性条款严格把关;加强投标行为监管严查围标串标,同时引导企业规范标书制作;健全评标专家管理体系,细化评分标准强化全过程监督。唯有多方协同发力,才能筑牢公平公正的制度防线,让招投标回归其本质功能。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07-09 11:51:01

相关文章

科技项目招投标的创新模式探索 招投标中的新兴技术应用趋势 如何在招投标中筛选优质供应商 评标专家库管理再升级助力招投标评审公正性提升 大数据赋能精准打击招投标围标串标等违法犯罪行为 查改治并进,重塑招投标生态 最低价中标模式的合规边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