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招投标的技术壁垒,曾让围标串标者无处遁形。但如今隐性围标联合体凭借跨省操控的隐蔽手法,撕开了监管防线。这些由核心企业暗中操控的马甲军团,通过跨区域布局、技术伪装等手段,让看似严密的电子评审系统沦为走过场,成为招投标领域的新顽疾。
隐性围标联合体的核心套路,是跨省布点+信息脱敏的双重伪装。某建筑工程招标中,中标企业背后竟关联着7家跨省投标公司,这些公司注册地分散在四省五市,法人、股东信息毫无关联,却在技术方案中出现相同的工艺参数。调查发现,它们均由同一中介机构操控,通过跨省注册空壳公司规避地域关联核查。
电子系统的漏洞被精准利用,是操控得逞的关键。操控者借助不同省份的CA认证证书,实现跨省投标信息的物理隔离,避开系统对同一区域关联企业的预警。更隐蔽的是,他们通过技术手段微调投标报价,使核心企业报价始终处于次低区间,既符合中标规则,又不触发价格异常预警。
破解跨省操控的关键,在于打破信息孤岛。部分地区已试点跨区域数据共享平台,将各省投标企业的工商、信用、技术方案等数据联网比对,通过算法识别相似报价、雷同技术参数等异常线索。某省推行后,跨省围标案件检出率提升58%,有效遏制了隐性围标联合体的嚣张气焰。
技术防线需与数据协同并重。唯有构建全国统一的招投标信用数据库,让跨区域关联企业无所遁形,才能真正堵住隐性围标联合体的操控空间,守护招投标的公平底线。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