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标作为招投标的核心环节,其行为规范直接关系评审结果公正性。通过完善制度约束、强化技术监管、加强培训考核,评标专家的执业行为更加规范,为招投标市场筑牢公平公正的专业防线。
过去个别专家评标存在自由裁量权过大问题。某市政项目评标中,两位专家对同一家企业的技术方案评分相差40分,评分理由表述模糊,引发投标企业质疑。规范管理实施后,这种情况明显改善。各地出台《评标专家行为规范》,细化评分标准,要求专家对偏离平均分±20%的评分必须作出书面说明,且需具体到技术参数差异。
技术手段让评标过程全程可控。评标现场安装音视频监控系统,专家评审操作全程留痕,系统自动记录评分修改轨迹。某水利项目评标结束后,监管部门通过回放录像发现一位专家频繁查看手机,经调查核实其违规接收场外信息,最终该专家被暂停评标资格。
准入与退出机制更趋严格。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新入库专家需通过专业考试和廉政培训,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暂停执业。某省去年有23名专家因评分偏差率过高被调离专家库,15名因违规违纪被永久清退。同时建立专家信用档案,将评标行为与信用等级挂钩,信用良好的专家优先获得评标机会,激励专家恪守职业道德。
培训考核常态化提升评审质量。定期组织专家学习最新政策法规和评标标准,某省每季度开展专业培训,内容涵盖新能源、智慧建造等新兴领域知识。模拟评标考核中设置隐蔽性违规场景,检验专家规范意识,考核通过率从78%提升至93%。
评标专家行为的规范管理,让专业评审真正回归技术本质,减少人为因素干扰。这种以制度管人、以技术管事的模式,持续净化评标环境,为招投标市场公平竞争提供坚实的专业保障。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