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地方保护负面清单升级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招投标领域的地方保护壁垒一直是亟待破解的关键课题。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牵头清理一批隐性地域限制条款,推动招投标地方保护负面清单全面升级,为要素自由流动扫清制度障碍。

此次清理直指招投标领域的隐性门槛。长期以来,部分地区通过要求外地企业设立本地分支机构、限定本地业绩证明、差异化收取保证金等方式,变相排斥外地竞争者。新升级的负面清单将这些隐蔽做法逐一明确禁止,尤其针对资格预审、评标标准等关键环节,细化多项审查标准实现精准拆墙。

负面清单升级的核心在于构建全流程监管闭环。政策明确要求所有招投标政策在报批前必须完成公平竞争审查,同时建立壁垒线索征集机制,定期开展存量政策评估清理。这种源头防控+动态清理的机制,打破了以往清理到反弹的怪圈,从制度层面保障公平竞争。

对市场主体而言,此次升级意味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外地企业无需再为适配地方要求额外投入成本,民营资本参与招投标的信心进一步增强。而对地方政府来说,失去保护性壁垒倒逼本地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活力释放。

招投标领域的公平竞争,正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微观缩影。此次负面清单升级,不仅是一次政策清理,更是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一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11-28 11:00:30

相关文章

威海文登区双随机一公开严查围标机器码 VR技术实现三维方案沉浸式评审 报价策略与不平衡报价,审计关注点与合规边界 联合体投标分工:资质互补与责任界面设计 从资格预审到定标的节点清单 以罚代管转向以信代管:信用监管成主抓手 电子招投标也防不住隐性围标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