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罚代管转向以信代管:信用监管成主抓手

长期以来,以罚代管在招投标监管中占据一定比重,虽能对违规行为形成即时震慑,却难以从根源上遏制乱象滋生。随着市场治理体系的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模式逐渐取代传统手段,成为规范招投标市场的主抓手。

以罚代管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一方面,罚款往往沦为违规主体的成本支出,部分企业缴罚后仍屡教不改难以形成长效约束;另一方面,这种模式重结果轻过程,无法提前规避围标串标、虚假投标等隐性违规行为,既浪费监管资源,又损害市场公平。而信用监管直击要害,将企业招投标行为与信用档案深度绑定,构建起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约束机制。

信用监管的落地需健全全链条体系。在准入环节,依托信用平台核查企业信用记录,对失信主体实行资格限制;在交易过程中,运用大数据监测异常行为,将信用评价纳入评标指标;在履约阶段,跟踪项目实施情况,及时更新信用信息。某省推行的信用+招投标模式,使失信企业中标率下降40%,充分印证了信用监管的实效。

推动监管转型还需强化协同发力,要打通部门间信用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动态信用评价标准,区分不同违规情形实施分级监管;完善信用修复机制,给予失信企业整改回归的机会。唯有让信用成为招投标市场的通行证,才能摆脱罚而不绝的治理困境,构建起诚信自律、公平竞争的市场生态。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11-26 11:24:16

相关文章

以罚代管转向以信代管:信用监管成主抓手 电子招投标也防不住隐性围标联合体? 评标专家与投标人信息如何实现量子隔离? 评定分离两周年定标透明化 2025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进展 招投标黑名单全国联网失信禁入央采 政府采购智能合约支付节点数字化管控
上一篇: 先建后招零容忍程序合规一票否决 下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