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招标:伪科技公司如何收割国资?

某省级新质生产力示范项目公示中标结果后,审计组却查出中标企业核心技术实为组装嫁接,所谓的自主研发专利不过是失效专利的翻新包装。在各地加码新质生产力布局的背景下,一批伪科技公司瞄准国资招标漏洞疯狂收割,成为扰乱市场的隐形蛀虫。

伪科技公司的伪装术颇具迷惑性。最常见的是专利堆砌,通过购买失效专利、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充数,将几十项无关专利包装成核心技术矩阵,配合晦涩的技术术语撰写标书误导评审。中部某智能制造项目中,中标企业宣称的工业互联网核心芯片,实则是采购通用芯片后简单封装,却以三倍溢价中标。

更隐蔽的是跨界碰瓷。一些传统贸易公司突然更名科技集团,嫁接热点概念制定标书蹭上AI+就宣称能做智能决策系统,搭上新能源便号称掌握储能核心技术。西部某数据中心项目中,一家此前主营建材贸易的企业,仅凭一份PPT级别的技术方案,就以绿色节能技术名义中标千万元合同,最终因无法交付暴露原形。

陷阱滋生源于多重漏洞。部分招标方对新质生产力技术认知不足,评审侧重专利数量而非质量;有些中介机构为抽成协助企业包装,甚至提供定制化标书服务。更有企业串通评审专家,通过模糊技术参数为伪科技公司量身定制招标条件。

破解陷阱需筑牢防火墙。多地已引入技术查新机构对专利真实性核验,建立伪科技企业黑名单;部分招标方推行试投期制度,验证技术可行性后再付全款。唯有将技术核查、资质审核、履约监管贯穿全程,才能让真创新脱颖而出,守住国资安全与市场公平的底线。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10-28 10:58:20

相关文章

新质生产力招标:伪科技公司如何收割国资? AI投标师VS反侦察系统:智能评标时代的黑客攻防战 Web3.0招标革命:DAO与代币重构招投标生态 以不可篡改破局串标黑幕 新能源企业如何用绿色溢价夺标? 为什么你的报价总被精准针对?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招投标协同机制创新
上一篇: AI投标师VS反侦察系统:智能评标时代的黑客攻防战 下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