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通知书的发出,并非招标采购的终点,而是合同履行与风险防控的起点。若忽视合同签订的条款严谨性与履约过程的动态监管,前期招投标的合规努力可能功亏一篑,甚至引发履约纠纷、资金损失等问题,因此筑牢这两个阶段的风险防线至关重要。
合同签订环节的风险防控,核心在于条款的精准闭环。部分项目因急于推进,常出现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脱节的情况,比如未明确标的质量标准、价款支付节点或违约责任界定模糊。规范做法应是将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的核心约定完整纳入合同,尤其需细化变更条款,明确项目内容调整的审批流程、费用核算方式,避免后期因需求变更引发扯皮。同时,需核查签约主体资质与中标单位是否一致,防止、挂靠、转包等隐性风险,确保合同约束力落到实处。
履约阶段的风险防范,关键在于全流程动态跟踪。不少项目存在签而不管的问题,导致供应商擅自降低履约标准、延迟交付等情况发生。对此,应建立履约台账,定期核验进度与质量,比如工程类项目可按施工节点开展现场核查,货物采购需留存验收记录;针对价款支付,需严格依据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执行,避免提前付款或超付风险。此外,还需预留风险应对空间,当出现供应商履约异常时,及时启动催告、索赔等程序,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从合同签订的白纸黑字到履约落地的一言一行,每个环节都需绷紧风险之弦。唯有以严谨的合同条款为基础,以动态的履约监管为保障,才能化解中标后的各类风险,确保采购项目真正落地见效。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