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体投标能整合不同企业优势,却常因权责划分模糊陷入纠纷。这种模糊性不仅可能导致项目推进受阻,还容易引发成员单位间的纠纷,影响招投标市场的健康运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机制设计上构建清晰的权责体系。
事前协议要做细权责划分。联合体投标前必须签订书面协议,按专业分工明确各方工作界面。比如设计单位负责方案深化与技术交底,施工单位承担现场实施与安全管理,还要注明资料移交、质量保修等衔接环节责任。某市政项目协议甚至细化到“施工图纸会审由牵头单位组织,各成员须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意见”。
责任量化是避免扯皮的关键。协议中应明确各方在质量、工期、付款等方面的责任比例,如约定施工部分质量问题由施工方承担70%责任,设计缺陷导致的问题由设计方担责80%,并注明违约责任计算方式。这种量化约定让追责有章可循。
招标方需强化全过程监管。招标文件应要求联合体提交权责分工表,明确牵头单位的协调义务。履约阶段建立联合考核机制,将各成员单位责任落实情况与工程款支付挂钩,对责任不清的联合体启动约谈机制。某开发区通过这种监管,让联合体纠纷率下降了40%。
只有通过事前细化协议、事中量化责任、事后强化监管,才能破解联合体投标权责不清的难题,让资源整合优势真正落地,保障项目高效推进。此外还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介入,在联合体协议拟定阶段提供法律咨询与条款审核服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定期合规检查,凭借其专业经验和中立立场,协助各方更科学地划分权责,及时化解潜在矛盾,为项目平稳运行筑牢防线。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