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投标壁垒地方保护如何合规隐身?

招投标全国一张网的建设愿景下,跨省投标本应打破地域壁垒激发市场活力。但现实中,地方保护主义常以合规为伪装,给跨省企业设置隐形门槛,这种变相的地域歧视,根源在于跨区域监管协同的深层难题。

地方保护主义的合规化伪装极具迷惑性。有的通过设定本地业绩占比、本地纳税证明等隐性条款,将跨省企业排除在外;有的借助量身定制技术参数,看似符合行业标准实则仅适配本地企业产品;更有甚者以保障地方就业、维护产业安全为由,通过资格预审环节刻意压低跨省企业评分。某建筑行业调研显示,62%的跨省投标企业曾遭遇类似合规壁垒,且多数条款难以直接认定为歧视性规定。

监管协同不足让这种伪装有机可乘。一方面,各省招投标监管标准存在差异,部分地方的特色条款游走在合规与歧视的灰色地带,跨省核查时缺乏统一判定依据;另一方面,跨区域监管信息共享不畅,地方监管部门对本地企业的违规包庇,难以被异地部门及时察觉形成监管孤岛。此前某新能源项目中,地方通过模糊的本地配套服务要求排斥外省企业,直至中标后出现质量问题,异地监管部门介入才揭开猫腻。

破解困局需打通监管协同这个难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招投标监管标准体系,明确禁止隐性歧视条款;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跨省监管信息实时共享,对地方保护行为实施联合惩戒。部分省份试点的跨省远程异地评标,让外地专家参与评审已有效降低本地干预风险。

打破地域壁垒的核心,是构建权责清晰的跨区域监管协同机制。只有让地方保护主义失去合规伪装的空间,才能让跨省投标真正回归公平竞争,释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活力。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11-07 11:48:57

相关文章

区块链存证能否终结招投标事后抵赖? 如何用三清单核查打掉应招未招? 电子清标系统如何让机器码雷同现形? 当FIDIC条款与中国招投标制度的碰撞与交融 评标专家的三色管理,科技重塑招投标公平性 AI评标系统是否制造新不公平? 远程评标普及的公正性阻碍
上一篇: 投标企业虚假材料如何突破形式审查? 下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