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评标专家管理办法》下的专家全周期管理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出台的《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从多维度对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管理进行全方位修订,其中构建的专家全周期管理机制,对提升评标质量、规范市场秩序意义重大。

在专家选聘阶段,入库门槛显著提高。办法将入选条件从5项增至7项,着重强调职业道德,要求专家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将其置于首位。同时新增熟练掌握电子化评标技能以及拥有参加评标工作所需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等条件。并且明确列出6种不得入选专家库的情形,涵盖被开除公职、受过刑事处罚、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从源头把控专家队伍质量。

履职管理方面,突出责任与监督。办法明确评标专家对评标行为终身负责,即便退休或解聘也无法免除责任。通过完善履职考核体系,将响应抽取情况、遵守纪律秩序、评标公正性、协助处理异议以及参与教育培训等方面纳入考核范围,促使专家规范履职。例如,某省依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专家予以表彰,对违规专家暂停或取消评标资格有效规范了评标行为。

在教育培训上,办法要求专家库组建单位每年组织招标投标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电子化评标技能培训及廉洁教育,并可开展专项测试,持续提升专家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

此外,动态调整机制让专家库管理更具活力。实施聘期制一般为3到5年,期满自动解除聘任关系续聘需重新审核。同时,专家可自愿申请退出,对于不再符合入库标准或存在禁止情形的专家及时调整出库,确保专家库始终保持优质高效,为招投标市场的公平公正提供坚实保障。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08-30 11:58:36

相关文章

新《评标专家管理办法》下的专家全周期管理机制 评定分离制度下招标人主体责任的落实路径 智能辅助评标技术评审点筛选与智能评审因素明确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 AI 应用白皮书》解读 从割裂到协同全过程工程咨询委托模式的一体化转型分析 电子招投标立法滞后及现行法规困境 BIM 技术在工程招投标中的创新应用与效益评估
上一篇: 评定分离制度下招标人主体责任的落实路径 下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