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盲评标本是阻断利益输送的关键机制,但传统操作中总有缝隙可钻。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像给评标过程装上了铜墙铁壁,从根源上堵住那些隐秘的漏洞。
专家身份保密一直是难点。过去专家名单常通过纸质密封传递,难免被内部人提前泄露。区块链用加密算法给专家信息加了锁,名单抽取全程由系统随机完成,身份信息以哈希值形式存储,只有解密密钥才能解锁。某省试点时,连招标代理都不知道最终评标专家是谁,开评标前两小时专家才收到加密短信通知,彻底掐断提前串通的可能。
投标文件的匿名性也有了技术保障。企业提交的投标文件经区块链匿名化处理后,所有可识别身份的信息都被屏蔽,只保留技术方案和报价数据。专家评标时看到的只是一串编码,直到确定中标结果,系统才会解密关联企业信息。江苏某市政项目用这套系统,有效避免了专家因眼熟企业名称而产生的主观倾向。
最关键的是评标过程的不可篡改性。专家打分数据实时上链,每一次修改都会留下时间戳和操作痕迹,且需经过多节点验证才能生效。哪怕是系统管理员,也无法单独修改已上链的评分。曾有项目出现专家试图修改打分的情况,区块链自动记录下修改前后的所有数据,成为监管部门查处的铁证。
分布式存储让数据更难被操控。评标数据同时存放在监管部门、交易中心、公证处等多个节点,单一节点被攻破也不会影响整体数据的真实性。这种集体守护模式,比传统的中心化服务器更能抵御攻击和人为干预。
区块链就像给双盲评标加了层透明的防护网,既守住了盲的底线,又让全过程可追溯、可验证。如今在多地试点中,评标异议率下降了近四成,那些靠暗箱操作牟利的空间,正被这串由代码构成的技术防线逐步挤压。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