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磋商中的串通行为的认定方法有哪些?

竞争性磋商是一种在招标过程中采用的谈判机制,旨在为招标方和供应商之间的交互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合作空间。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经济学和博弈论理论的分析。该方法通过分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行为、报价模式和交互策略,以及他们与招标方之间的关系等来判断是否存在串通行为。供应商之间的串通行为通常表现为价格协调、市场分割、投标奇数化等。例如,在竞争性磋商中,多个供应商同时报价完全相同或非常接近的情况下,就可能存在价格协调行为。此外供应商之间还可能通过分割市场来避免直接竞争,将市场按地理位置、产品或服务类型等进行划分;或者通过采取奇数化的投标策略来提高自己中标的机会,以达到串通目的。

除了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方法外,还有其他手段用于认定竞争性磋商中的串通行为。例如,一些研究采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记录、报价数据和历史数据中识别出潜在的串通行为。调查问卷和面谈也是常用的方法,通过询问供应商和相关方的意见和经验来了解他们对竞争性磋商中串通行为的认知和看法。

在认定竞争性磋商中的串通行为时,需要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方法和技术,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还需考虑到具体情境和背景,因为不同的行业、地区和文化背景等可能会对串通行为的表现形式产生影响。

对竞争性磋商中的串通行为进行认定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串通行为的认定,可以加强对招标过程的监管和控制,减少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发生,保护公平竞争的权益,提高供应商的诚信度和业务水平,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4-11-09 14:05:33

相关文章

投标中如何证明交付风险最低? 框架协议招标如何稳稳踏入合作围栏? 投标有效期已过主动撤回的合法性以及操作 联合体投标盟友选择与权责划分的平衡艺术 针对单一来源采购,非指定供应商还有机会吗? 学会战略性弃标才是投标高手 招投标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